石虎的外觀乍看之下很像一般家裡養的貓咪,但牠其實是正瀕臨絕種的保育類動物,是台灣唯一現存的原生貓科動物。10月5日「石虎日」農委會林務局表示,目前台灣石虎僅剩下約500隻,已列為國家瀕危野生動物,各方保育人士也開始呼籲石虎保育,若保育現況沒有改善,百年內石虎滅絕機率則高達94.7%。
石虎又被稱作狸、山貓、錢貓、豹貓,是分布於季風亞洲地區,屬於小型貓科動物,台灣的野生貓科,有台灣雲豹及石虎兩種,台灣雲豹幾乎滅絕後,石虎成為台灣僅存的原生貓科動物。
石虎是夜間肉食性動物,能捕獵很多小型生物,包括哺乳動物、兩棲動物、蜥蜴、鳥類、昆蟲、蛇等等。體型和家貓差不多,也曾有被誤以為是家貓而飼養的案例,但家貓和石虎最大的不同,就是石虎有長而粗的尾巴,還有兩耳後有黑底白斑。
而生活在台灣的石虎,是亞洲少數陷入生存危機的族群,主要原因是棲地流失過快、環境用藥過多、以及因偷吃雞而遭農民誘捕、進入道路而遭車輛撞擊、人類為了食用野味或迷信食補而宰殺、食用石虎等等。因此棲息地主要分布在台灣海拔1000公尺以下淺山地區的石虎,在2020年推測就有12隻因路殺而亡,目前預估數量為468隻到669隻左右。
石虎在2017年被特有生物研究中心列為國家瀕危野生動物,農業處也鼓勵農民採友善生態作為,利用有機或友善農法耕作,不使用獸夾、毒藥或犬隻,讓石虎可以在他們的農地安全活動與覓食。若發現疑有石虎入侵危害家禽,經通報農業處勘查,可獲石虎入侵通報獎勵金;配合監測3個月內拍到石虎,再加發石虎入侵監測獎勵金1萬元,希望能有更多農民不直接獵殺,加入守護石虎行列,共同守護可愛的保育動物。
除了政府推動,愛動物的我們一起宣傳吧!